edf130壹定发南方医院医护人员正在加固门窗。
“山竹”肆虐,全市除了医院等行业外全面停工停市停课。生老病死的齿轮不会因为“山竹”的到来而停转。但在医护人员的坚守之下,医院里出现一批极有人情味的故事。
据广州市120急救中心统计,自9月16日8时至17日7时,广州地区院前医疗急救共派车980车次,救治伤病员848人次,与台风相关的出车91车次,救治伤员124人。“山竹”登陆当天,广州各医院急诊科出车比平日多了四成。
面对江水倒灌 医院全员动员保安全
强台风“山竹”来袭,整个广州都笼罩在狂风暴雨之中,地处沿江路低洼处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也遭到了汹涌珠江水的倒灌。然而医护人员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坚守在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从白天到夜晚,连续几十个小时奋战在一线岗位上,为生命撑起最强大的保护伞。
16日夜里7点左右,在强台风“山竹”的影响下,沿江西路一带江水倒灌。在短短十几分钟里,快速上涨的江水流入医院周围,院本部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心导管室等一楼科室大面积受灾。
医护工作者和行政后勤保障等部门积极应对,快速响应,全力抢险,将病人与设备等转移至安全区域。后勤部门启动应急预案,通宵达旦连轴工作,及时排水、保障供电、排查安全隐患。为保护医院救灾职工、患者的生命安全,维持正常供电,服务大队与保卫科在岭南楼低层筑起了一米多高的防洪闸,以保护医院电房的安全。
为保障患者安全,加快转移急诊病人,医生、护士二话不说便背着急诊患者转移到急诊二楼病区安置。随后,护理部更抽调护士全力支援急诊科的卫生防疫工作,使病区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使用。院方表示,16日晚江水倒灌并未造成任何人员受伤,受影响区域的患者均已安全转移。当天还有两位“台风宝宝”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出生。
9月17日,是台风过境后的第一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各项诊疗服务已基本恢复正常,从门诊大厅到各个诊室、病房、手术间,秩序井然,各条块工作有条不紊。
截至当天上午11点,该院门急诊共接诊患者3035人,已经看不出在前一天晚上汹涌的江水倒灌的影响……
风雨里的救命:“人都在岗,就能应对好”
“风雨里,胡老伯能成功获救,多得一个词,叫‘有准备’!”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心律失常科主任李晋新说。
9月16日,强台风“山竹”眼看着登陆,全省都在停课停工,省中医的门诊暂停通知都出来了,没想到92岁的广州居民胡老伯却发病了,而且病情极凶险——胸闷、呼吸极度困难、大汗淋漓、口唇甚至全身发紫变青……胡老伯家人报警时都控制不住吓到哭了。
没想到,急救车冒着狂风大雨来了,接到车上,医护人员顾不上擦掉雨水,立马监测,“满肺湿罗音,心音呈奔马律,心脏扩大,心率极快,达每分钟140次……”
中午12时多,正是风雨最狂骤时,抵达大学城医院,没想到的是,胡老伯还没在急诊待一会儿,就冲进来一名年轻的医生:“快,送我们那儿!”原来,急诊科接到路上监测汇报,联系了心律失常科预备,无缝对接地转对了诊。
一个小时左右,家人再见到胡老伯时,他已经稳定下来,心率从最高的150次/分钟下降到100次/分钟,血氧浓度从85%上升到98%,肺部那种重浊的湿罗音终于消失了。
后来,医生才跟胡老伯亲属解释,幸亏科里做足了准备,很多医护人员都不是排到值班的,但都回医院守病人,主要治疗医生、负责人在岗。“要说经验,我们的体会就是人要在岗位,才能施展能力!”李晋新说,这几天市民群众都在表扬医护人员“逆风而行”,深感自豪的同时,全科人员都在下定决心,随时做好准备,救人性命。
风雨中出生的宝宝
取名“小山竹”
在风雨中,很多临产孕妇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和协助下,诞下了新生命。不少宝宝直接被起名“山竹”,纪念特别难忘的诞生日。
16日下午1时许,珠江医院妇产科,一名怀孕29周孕妇紧急转入。孕妇持续出血已近一天,经查为低置胎盘,此次为产妇的第三胎,胎盘长在了子宫疤痕上,有大出血的危险。因孕周尚小,医务人员立即采取保胎处理,目前孕妇出血基本控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珠江医院产房里共顺利出生3个宝宝,其中一个宝宝被取名“小山竹”。
当天,市妇儿中心产房共收待产妇51人,顺产46人,剖腹产5人。51名“山竹宝宝”无惧风雨、顺利在市妇儿中心出生。中山三院天河、萝岗两个院区医护人员也为8名孕妇顺利完成分娩,8个“山竹宝宝”在三院降生;在南方医院出生的台风宝宝也超过了5名……
新闻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pc/html/2018-09/19/content_99960_545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