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中国中医药报】探索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

时间:2018-08-18 11:46: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林茵  作者:  点击:

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医院建院十二年来,始终立足中医优势,充分运用现代医学手段,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并以肿瘤学科为龙头,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

探索中西医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

2006年,edf130壹定发(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整合其下属中医药学院、南方医院和珠江医院的中西医优势学科人才资源,建设成立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医院。彼时,广东省刚吹响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集结号,这家新生医院的肩上也压着沉甸甸的担子。建院十二年来,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始终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做加法的基础上,探寻中西医有机结合的临床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已有中西医结合医院587家,床位99680张,相较于2011年的277家和38787张,数量翻了一番。而同期,我国的中医院和综合医院队伍也在深化医改中逐渐成熟壮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是所有中西医结合医院必须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多为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改建而来,中西医结合优势特色不明显,是这些医院共同的问题。医院定位不清晰,专科特色不明显,这些都制约着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

“要想立足,不仅要研究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还要有专科优势,建设自己的品牌。”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爱民自上任伊始,就致力于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医院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建设,并打造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如今,医院已建成以肿瘤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了一批中西医结合医疗特色鲜明的专科和专病,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肾病、风湿病、肝病、脾胃病等领域已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

西医院长力推“西学中”

从edf130壹定发毕业二十多年后,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爱民再次走进校园,当起了学生。这次,他去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参加西学中培训。这次学习经历,不仅改变了他对中医的认识,也坚定了他加强医院中西医结合特色建设的决心。

在李爱民看来,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做加法,而是要实现有机结合。

“中西医结合的前提是医生必须全面把握这两个体系的基础。很多中医、西医相互排斥,从根源上讲是因为对另一种医学不了解。只有增强中医和西医间的了解和信任,才能筑牢中西医结合的基础。”西医学科背景的李爱民曾经也对中医不太了解,但来到中西医结合医院后,参与的培训和临床实践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并决心要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深植于医院每位医生的心中。

现在的中医大多都具有较扎实的现代医学基础,无论是从理念还是技术层面,都能接纳西医。如何让西医接受中医,显得更为棘手和紧迫。

西学中培训是一个突破口。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医生参加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的西学中培训班,该培训班为期两年,每周授课三次,深化了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在临床上从中医视角、用中医思维去看待问题。与此同时,医院内部还有专门的业务学习会,为院内中医和西医提供交流学习平台,每隔2周上一次课,中医和西医都可以在讲台上阐释自己的治疗理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从纯中医或纯西医到中西医结合的理念转变,更像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而疗效就化雨的风。”李爱民说。

除了学习培训外,医院从体制机制建设上,增加中医西医交流协作的机会,让他们在临床中见实效,进一步增强了解信任。

医院从学科人才配置上对中医和西医专家进行合理配备,各专科门诊诊室按照套房设计,便于专家在专科内开展科内中西医专家联合会诊,实现中西医联合诊疗。与此同时,医院建立中西医联合查房制度,要求查房时必须中医西医同时在场,各自交流阐述下一步治疗思路,并由科主任决定治疗方案。

在这里,患者拿着一张挂号单,在中西医诊室之间“串门”看诊是常事。“你拿着这些资料,去对面蔡红兵教授的诊室,他可能会给你出一个中医方案缓解放疗毒副作用。”在给一位鼻咽癌患者开出放疗方案后,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主任医师石卫民建议他再用一些中医方法。她只需要在系统中将患者资料传递给该中心综合肿瘤内科,蔡红兵教授就可以接诊了,无需患者再去挂一次号。

在强有力的措施下,一些西医拥趸也渐渐改变了看法。“特别是外科大夫和一些留学回来的大夫,态度转变特别大。”李爱民告诉记者。从前,外科大夫只信任手中的手术刀,对于中医药治疗方法的态度十分不感冒。但是在中西医联合会诊和查房制度的作用下,这些外科大夫看到自己的患者在手术后用中医药方法恢复速度明显提升,渐渐地也开始信任中医,在临床上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也会主动找中医会诊。

让蔡红兵印象深刻的,是妇科一位有留学背景的医生。这位医生以前完全不相信中医,但是她的一位患者在盆腔手术后长期不能排便,多次灌肠都没有明显效果。中医大夫在参与查房时得知这一情况,便为这位患者针刺足三里和中脘穴,并配以中药治疗,很快患者就能排便了,这让这位医生心服口服,此后经常找中医沟通会诊。

“我们做这些培训,更重视的不是技术层面,而是认识层面。我们不要求西医会扎针灸,中医会做外科手术,而是希望他们在临床诊治中,中医知道哪些问题可以让西医介入,西医清楚问题可以让中医参与,并通过无障碍转诊来实现最优化的效果。现在我们医院再也没有中医好还是西医强的争论,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氛围。”李爱民说。

据蔡红兵介绍,该院的住院病人,百分之六七十都会吃中药,接受中医治疗,从进来到出院,接受1种以上的中医治疗手段的病人达到90%,中医药疗法已贯穿患者诊疗的全过程。

打造肿瘤治疗的“中西医联军”

2013年,时任南方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的罗荣城带领南方医院肿瘤团队植入中西医结合医院,并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引进以王远东教授领衔的肿瘤外科团队,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原有的肿瘤团队一起成立了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5年来,中心强化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全方位肿瘤诊疗服务,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可开展肿瘤现代外科治疗、化疗、介入、微创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分子诊断等,另一方面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路径,将中医药方法融入到肿瘤患者的诊疗全过程中。

过去肿瘤治疗是西医站主导地位,但目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和手段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医的辨证施治不仅可以作为西医治疗的补充和增色,还可以作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应在充分发挥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免疫治疗作用的同时,不断挖掘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对于目前肿瘤治疗中的“三板斧”,手术、放疗和化疗,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

“以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为例,我们会在术前通过中药调理和耳穴压豆等方式,增强患者体质和信心,让其能够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进入手术。而在手术后,这一部分患者就无法吃中药了,我们会通过艾灸、理疗、足底穴位贴敷等方式,先是帮助其排气,进而尽快恢复。”蔡红兵告诉记者。

目前临床多用铂类药物进行化疗,而铂类药物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对胃肠道的刺激。为了降低副作用,医院会在病人进行化疗前就用上健脾理气的中药,帮助其增强胃肠道功能,而在化疗期间,一方面鼓励患者继续服用中药,另一方面用针刺足三里、中药透皮贴剂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胃肠道功能。这样一来,中医药介入治疗的患者化疗后恢复胃口的时间比没有接受的快得多,能从一周缩短到三四天。

针对放疗患者经常出现的皮肤破溃等副作用,医院专门研制了一种油脂性的中药膏,在患者化疗前就开始使用,保护患者皮肤不被灼伤。“曾经一个病房住着两个鼻咽癌患者,二人年纪相仿, 同时接受放疗,一个使用中医药疗法一人没有使用,半个月下来对比就非常明显了。”蔡红兵回忆说,在开始放疗前,中心让患者开始使用中药膏,预防皮肤破溃,而在放疗期间,中心会让患者继续使用中药膏,同时服用清热滋阴解毒的中药,并通过针刺帮助患者放松颞颌关节,以减轻皮肤破溃、口干舌燥、张口困难等副作用。半个月下来,没有使用中医药的那位患者副作用非常明显,十分痛苦。他尝试使用了病友的中药膏,觉得效果很明显,便主动要求医生采用中医药手段介入治疗。

而在这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医院还将中医的人性化关怀发挥到极致。

一些化疗患者会用到氟尿嘧啶类药物,这类药物有很强的的神经毒性,会造成患者肢体末端的麻木。一些患者自述就像戴着手套穿着厚棉袜一样,感受不到外界刺激,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困扰。为了减轻患者的肢体麻木,医院为患者配制中药外洗方,患者可以用中药汤剂泡脚,擦拭身体,同时配合按摩,减轻患者麻木,出院后也可以自己在家里进行操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大部分肿瘤患者精神压力非常大,会出现抑郁、失眠的现象,对于西医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使用安眠药,但是安眠药也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碰到严重抑郁的病人,中医团队的医护人员会去病人的病房,替病人做手法放松,同时陪病人聊聊天、从专业角度帮助患者释放压力,会给病人很大的心里宽慰,有助于其睡眠。”

而在终末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中医药就成为了主力军。蔡红兵曾接诊过一位肝癌晚期患者,患者瘤体已经超过13公分,同时伴有严重的腹水、黄疸,来医院的时候是坐在轮椅上,由家人推着,精神状态很差。“很显然,这样的患者已经没有手术机会了。”蔡红兵说,基于此,他以理气除湿、疏肝利胆为思路,为患者开了中药调理方,患者半年后复查时,影像资料显示,瘤体已经缩小到9公分,一年后复查更是缩小到了4.3公分。蔡红兵用纯中药方法,为这位晚期肝癌患者维持了两年多的生命,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探索更多中西医结合更多可能

“在中西医结合领域还有很多种可能有待我们探索。”李爱民说。目前,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中医方法和西医方法使用上的联合,但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攻克重大疑难疾病,必须找出中西医结合是最佳切入点,真正做到两者相互移植,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并构建统一的临床诊治规范,在这一点上还需要不断探索。

为鼓励医院工作人员参与科研,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院长基金,专门支助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每个基金项目划拨25万,为期5年,引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观察总结,探索探索新的治疗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发展完善,最后回归临床造福患者。

肿瘤中心消化道肿瘤内科的李黎波教授有一个想法,他想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运用于光动力治疗技术,治疗苔藓病变、银屑病等皮肤病。他的想法得到了医院支持,正在筹备课题立项。蔡红兵教授主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癌因性疲乏研究,也获得了院长基金每年5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护理部的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研究同样获得院长基金资助,针灸科正在筹备开展中医针灸联合西医用药降低癌性疼痛等级的研究,

“临床有空间,科研有支持,我们干的才有动力。”蔡红兵说。

从广州军区护士edf130壹定发、军医edf130壹定发、医高专、第一军医大学分校、edf130壹定发南校区,到今天的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医院(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这块具有铁血军魂的土地,在广州这块温润土地的滋养下,edf130壹定发中西医结合医院经历了十二年的风雨,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创新之路,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承创新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立项支持。。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以中医为特色,西医为基础,中西医结合为优势,肿瘤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科研型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李爱民院长说。

新闻链接:http://www.cntcm.com.cn/2018-08/15/content_48437.htm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