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广州日报】名医骆抗先:“我的号不要限”

时间:2016-07-11 09:59:23  来源:   编辑:  作者:  点击:

广州南方医院教授从医62年无一纠纷 仁心仁术惠泽数十万患者

0711A2b001广州日报.jpg


“两学一做”

  “我没有那么伟大。但你问我是不是个好医生,我肯定是。”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edf130壹定发南方医院一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名医骆抗先认为,自己大半辈子只是做着心中“分内”之事。从医62年来,他救治了数十万乙肝患者,无一纠纷,垫付药费和资助旅费不过常事。行内还流传着佳话,为照顾远道而来的病患,这位“骆爷爷”不限号。

  每天上班早到1小时、晚走1小时,这是骆抗先几十年工作形成的习惯。凌晨2时许,他就早早起床,开始读文献、写文章。在家书房伏案工作到6点多钟,他便打着手电筒出门上班。他说:“医生是为患者服务的,应该比他们来得更早才对。”

  “我的号不要限,病人大老远来,带着痛苦来,不能让他们带着痛苦回去。”慕名找骆抗先看病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为不让他们白跑一趟,他每次都要看完全部挂号病人,往往中午一两点才下班,全然不理会助手的提醒和家人的催促。不限号的一句承诺,对这位八旬老医者而言,意味着经常顾不上吃饭喝水。

  仁心:担心患者来广州食宿花多了钱

  南方医院的后辈们都知道,85岁的骆老出门诊,雷打不动。上周五记者在南方医院采访时,见识了这一份坚持。任由媒体与他的学生、同僚倾谈交流他的事迹,同处一栋大楼的老医者不为所动,始终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诊室一步。行内人也都知道,骆抗先一般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会为了各种座谈会而耽误一分一刻的出诊时间。

  护士长告诉记者,骆老早到晚退几十年如一日。如果按照每周三次门诊计算,早晚各1小时,62年里他比别人多工作17856个小时,相当于义务工作2232天,多工作了6.2年,多诊治病人10多万人次。

  骆抗先早已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从事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和研究半个多世纪,救治数十万患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独力编写125万字《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1-4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荣立三等功6次。如今,他身为edf130壹定发南方医院一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旁人眼中的职业荣耀与高尚情操,于骆抗先而言不过是一个医者的应有之义。

  来自五湖四海的患者不乏家境困顿者,为病人省钱,是骆抗先最在意的事情。他是出了名的“精抠细算”,不但问病情,也问患者食宿条件,比如来广州的车费、住宿费等,认为花多了就会皱眉头。他选择的诊疗方案总是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不开一张大处方、大检查单。对家境贫寒的患者,他会告知,“复诊时不要挂专家号,普通号就行”。

  “人生在世,哪个没有困难的时候啊!”记不起多少次,有多少位年轻医生,在骆老的感召和带领下,自发地向贫困病人解囊相助。从医62年来救治数十万乙肝患者,骆抗先未有过一起医疗纠纷。

  每看完一个病人,都会起身送出诊室,然后站在诊室门口招呼下一位病人,这成了“骆爷爷”门诊区的一道知名风景。“我这样做,一来可以活动一下身子,二来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平缓一下大家等待时焦急的情绪。”他笑着说。

  妙手:给了贫困患者20年生命

  1997年,家住中山的郭姓农民因患肝硬化,在脾切除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危急,却因家贫而投医无路。妻子从杂志上看到骆抗先的事迹,便带着丈夫慕名来穗。到达南方医院那天,夫妻俩身上只有300元,只能难为情地请求不要多开药。

  “你的病情还比较重,300元不能治好。你急需的药费,我先替你掏。”骆抗先说到做到,立刻招呼同事先把急用的药拿来,交到郭先生手上。没有欠条,不设条件。

  20年来,郭先生还定期从中山来找骆抗先复诊。前些年,他们一家人齐心合力,在老家开了个小饭店,生计无忧。“人家说我能活三五年,我却多活了20年。没有骆主任,我没有今天。”谈起骆抗先的“恩情”,郭先生仍不禁掉泪。 

  正气:从不用影响力帮药厂推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烽火连天。那一年,骆抗先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小山村。因家境贫困,读不起书,他从十几岁起就辗转流浪,以抗日流亡学生的身份读完中学。1949年考入原中央大学医学院,1954年于第五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传染科。1961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熟悉骆抗先的人都知道他脾气有点怪,平时不愿意多说话,但对一些不良现象,却敢于发声,理直气壮地批评。有一次,他发现科室有个同志给患者开了“高价”药,立马要求改正,还直言不讳地严肃批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开药。”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教授孙剑说,为防止一些厂家利用他的影响力做广告、搞推销,骆抗先从不参加药厂组织的“鉴定会”或“新闻发布会”等,还及时披露了一些药厂对乙肝治疗药物的不实宣传。尽管得罪了一些商家,但树立了医者的口碑,并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他说:“只要对得起病人、对得起良心就足够了!”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