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援疆,对于所有人来说,既因事业崇高而心生向往,但又因条件困难而望而却步。这艰辛而又神圣过程中,来自edf130壹定发南方医院心脏外科的邹小明医生怀有怎样的梦想?他希望为新疆人民奉献什么?下面我们且听他的援疆故事。
邹小明:我在这里守护南疆人民的“心胸”健康
每个从医人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当一名好医生,帮助更多病人解除病痛重获健康。而当我身着白大褂踏上喀什这片神奇的土地时,这种朴素的信念与祖国富强、民族团结联系在一起所产生了的正能量筑起了一名援疆医生的“中国梦”。
我是一名来自广东edf130壹定发南方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从医20多年。2011年3月,我响应国家援疆号召,受广东省委派率领广东13家医院15名医生肩负神圣使命来到万里之外的新疆喀什。
初到新疆,无论是气候、饮食、语言,还是门诊,我和其他广东来的医生一样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在我的记忆里,这里一年总有百十次沙尘天气,当地人管它叫“下土”,气候也异常干燥,一出汗马上就干了,鼻子有时因太干燥而出血。为了解市民的医疗需求和提高服务效率,我在正常的门诊手术外,专门抽出时间学习一些简单的维吾尔族语言,在民族传统节日到维吾尔族市场了解当地文化风俗,让我倍感欣慰的是热情的少数民族也毫不掩饰对“广东医生”的欢迎,请吃手抓羊肉,邀请我们参加民族婚礼,俨然成了“一家人”。
3月11日,因喀什地区叶城县境内突发特大交通事故,车辆意外滑入山谷,造成16死24伤,使我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立即投入到救治工作中,经过队员们的协同作战,伤员得到有效治疗,援疆医疗队算是初战告捷。“首战”过后,队员们很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起了作用,成为各科室骨干,而我除了当一名临床医生,还担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日常工作更加繁忙。
这里的医院“硬件比较硬,软件特别软”,当地医疗硬件基础并不差,但在人才上很“短板”,全地区只有一位医学博士,如果维吾尔族医生有高水准专家的辅导和培训,医疗水平提高指日可待。刚到喀什地,我发现一名叫巴哈尔古丽的26岁维吾尔族妇女,育有2个女儿,虽早已查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但碍于本地区医疗水平,一直无法进行手术。详细了解病情后,我主刀成功为巴哈尔古丽施行了低温体外循环先心病矫治手术,这是喀什地区首例自主完成的心脏手术。
到新疆不久,我便发现喀什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发病率最高、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当地不少十几二十岁的先心病患者亟待治疗。我找到广东省红十字会获得支持,在喀什开展了“救心工程”,为100多名贫困心脏病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治疗;作为南疆唯一的“春苗工程”专家组成员,我带领筛查队深入各县市、乡村,筛查先心病患儿,先后为近百名贫困患者实施免费心脏手术。而喀什也是结核病“重灾区”,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调研,努力获取第一手资料,与edf130壹定发合作正在搭建南疆唯一能做临床、科研的实验室,希望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结核病的防治水平。我也前往广东和乌鲁木齐对接复明工程、母亲健康快车等慈善项目和眼科流动手术车等医疗设备,希望为当地争取更多的公益资源。
两年多来,我主要为改善喀什地区群众的“心胸”健康做了一些工作,并和援疆医疗队全程参与了医院创建“三甲”工作,喀地一院成功升级为南疆历史上首家三甲医院。回看我和队员们共同经历的和努力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
去年8月,广东首批援疆医生结束任务返粤,我主动留了下来,带领新一批来自广东的援疆医生,继续治病救人、服务南疆,也继续为一名援疆医生的梦想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