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南方+】全国两会前奏|创新靠人才!广东努力在人才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时间:2019-02-13 19:30:42  来源:南方+   编辑:黄瑶  作者:  点击: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为广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即日起,南方日报开设“牢记总书记嘱托 共话新担当新作为”栏目,采访有关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参加讨论发言的全国人大代表,反映广东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做好各项工作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效。敬请垂注。

关键词

人才是第一资源

【牢记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018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温暖人心,是新时代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说,近年来,我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

我省正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以更大投入、更精准措施,着力破解“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城镇edf130壹定发建设,出台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努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edf130壹定发和乡镇寄宿制edf130壹定发建设,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着力破解“城镇挤、乡村弱”问题。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在2015年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的基础上,我省去年1月又启动了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致力打造一个完整、协调、健康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

景李虎认为,广东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牢牢坚守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不动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工科”“新师范”建设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围绕我省急需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关,争取在部分“卡脖子”问题上取得突破,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风,广东教育要扩大开放,同港澳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要推动粤港澳高校深化科技合作,继续推进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积极推动引进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港澳知名高校到广东合作办学,大力支撑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区域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景李虎说,广东教育将努力培育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支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贡献。

edf130壹定发:育人才建平台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热潮中,广东如何培养更多创新型医学类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培养医学人才最终目的是解决病人的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近年来,edf130壹定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推动综合教育改革,让更多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改革负责人,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评价,新增5所直属附属医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如今,放眼全球,生物医疗、新材料和人工智能医疗成为医学界的热词。“引进人才不是edf130壹定发人才战略的全部,我们还要培育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人才。”edf130壹定发要更主动作为,紧紧抓住前沿科技方向,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突破核心技术,更多地参与全球竞争。创新是一套系统工程,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保持良好互动关系,打通创新链条,释放技术创新的活力,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的价值最大化。

在大学的发展热潮中,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常态,如何能将更多医学类人才聚拢,发挥规模效应?答案是“筑巢引凤”。

近年来,edf130壹定发依托“器官衰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肾脏病研究中心”,与粤港澳大湾区科研院所开展更广泛合作;大手笔投入1亿元组建开放、共享的中心实验室;扩建SPF级动物实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广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脑病与类脑科学研究中心……这些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聚拢更多人才,打造湾区内的创新高地。

期待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能共同培养医学人才,鼓励成立大湾区医学人才进修、培训基地,促进港澳医学专家来粤开展学术交流,加强三地医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卫生与健康共同体。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樊群: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广州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打造世界前列、全国一流、广州特色、示范引领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广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樊群说。

去年,广州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89万个、中小学学位13.79万个、市属教育集团3个、特级教师44名和全国-名师3名,新认定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10所,启动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改革试验区,引进香港科技大学来穗办学,推进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建设,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学生近视防控、校内课后服务等经验被教育部全国推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樊群深刻体会到,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才能不断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只有提升教育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力资源供给,释放新一轮人口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供给优质劳动力,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接下来,广州教育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好广大人民的教育关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集群发展和人才培养共同体,积极稳妥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建工作,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联盟、智库研究中心和穗港澳姊妹edf130壹定发联盟,从更高层次、更大格局谋划推动广州教育发展。同时,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教育同党委、政府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广州城市的综合实力及地位相匹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获得感。

“我们还将加强教育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樊群说,广州教育要提高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用新思想指导教育、用新技术改造教育、用新动力推进教育,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梅县东山中学英语教师李杏玲:人才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切感受到,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梅县东山中学英语教师李杏玲说。“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正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李杏玲是一名有着26年教龄的高中英语老师,2013年她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建议建立教师荣誉制度,激励乡村教师安教乐教,鼓励乡村教师终身从教。如今,乡村教师收到系列“政策红包”,荣誉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去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全面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业务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

李杏玲还注意到一组数据:广东建立乡村教师生活补助长效机制,从2013年人均每月不低于500元,逐年提高到2018年人均每月不低于1000元,省财政累计投入约142亿元。“上岗退费”政策已为乡村edf130壹定发补充4.4万名教师,98%以上选择继续留在乡村edf130壹定发任教,为乡村edf130壹定发补充高素质教师。

如何进一步吸引人才加入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行业呢?李杏玲建议从提高地位待遇、改革教师编制配备、振兴师范教育等教师行业发展瓶颈入手,缩小区域差异,统筹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教师给予补贴,让改革红利惠及欠发达地区的所有教师,让乡村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增强基层教师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进城镇中高级教师与农村教师‘师徒结对工程’,帮助和带动农村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李杏玲认为,广东要继续加强“新师范”建设,吸引新生代加入教师行业,为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层面保证师资力量。今天县乡镇一级对于优质教师的需求还比较大,只有不断增强教师获得感和职业尊荣感,才能源源不断吸引优秀青年报考师范院校,从根本上实现优质师资的供给。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