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广州日报】方舱日记:奋战在18号方舱的日子

时间:2022-11-16 17:12:56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张淼  作者:  点击:

11月15日,edf130壹定发珠江医院健康管理科三位支援琶洲方舱的医疗队员李蓉、赵俊杰、刘艳发回了在休息时间记录的方舱工作点滴和心路历程,从出发的义无反顾,到征途的马不停蹄,从严峻的考验到温情的力量……记者摘录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共同祈愿早日战胜疫情。

(一)出发

年终岁末,是收获的时节,但一串串不断攀升的数字却令人揪心。这个城市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

为了坚持动态清零,守护民众健康,琶洲方舱正式启用了。一夜之间,医院和科室积极行动,迅速组织了两批共200多名医护与后勤人员赶赴方舱医院。要用最快的速度跟病毒抢跑!我们健康管理科3个小伙伴一起,跟着大部队踏上了“征途”。

(二)征途

新建好的方舱空空荡荡。听工人们说,基础建设是连续3天不眠不休赶出来的,我们要把一个收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当看到一千多张病床和一眼看不到头的病房,我们还是感觉发怵,但我们没有犹豫,马上投入了热火朝天的战斗:拉床褥、搭床架、搬设备、运物资……在3个小时之内,我们做好了患者入舱前的所有准备。

(三)考验

等到患者入舱,我们的考验刚刚开始,一个个问题不断出现:老人家不会用手机登记信息、患者要求调整床位安排、垃圾需要及时清理……我们像升级闯关一样,慢慢地摸索、寻找、克服,解决一个又一个头疼的问题,从接诊、登记,到分流、管理,一点点开辟荒地,打扫战场,梳理工作,总结经验,理顺流程。

另一个考验是穿脱防护服。我们默默回忆着出发前护士长的千叮万嘱:穿脱隔离衣的程序和动作,要像刻刀一样融进骨血,形成肌肉记忆。我们不敢懈怠,进舱前反复练习,拍摄自己的穿脱视频请感控老师指导检查,务求快速和准确。

(四)温情

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组织了志愿者服务团队,实际上很多人都是自发自愿地来帮忙,主动地清理垃圾、发放物资,帮助填写资料、维持秩序,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维护方舱的运转当中,有年轻的学生,有务工的农民,也有公职人员,他们伸出了援手共同维护每天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他们说:“医务人员的辛苦看在眼里,我们也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大家服务。”这些朴素的善意如涓涓细流,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温暖的一面,也鼓舞着我们坚持下去。

(五)力量

在方舱工作的这几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队长王华主任每天在繁重的工作外还不遗余力地督导各组工作进程,领队林波淼书记事无巨细地负责各个节点的工作对接,高丽娟护士长带着我们舱内舱外不断地巩固、核查,不厌其烦地提醒、叮嘱,护士长和护理组长们经常是刚刚睡下又被任务叫起……

进驻的短短几天里,志愿服务组发动了更多的人加入服务,院感组、中医组、数据组、健康管理组、母婴组、后勤组各施其职,越来越熟练、有条不紊,各种力量聚集在一起,在18号舱里闪闪发光。

我们非常感激遇到了这样的团队和优秀的同事,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迅速成长。这几天舱内的点点滴滴,都凝固成深刻的记忆,铭记在我们的心上。

医疗队员和患者志愿者共同奋战。

【护士长日记】

珠江医院援方舱医院医疗队副队长 王灿灿

从10号到15号,时间过得又快又慢,很多年纪轻的同事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要包裹得严严实实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照顾一千多人。她们顶住了最开始的茫然无助和体力透支,用双手为珠江医院接管的18号舱撑起了“保护伞”。

我心疼她们,那些扛不动的架子床,那些不敢在下班路上拿开口罩喝水的饥渴,那些体力上的劳累与精神上的压力,都让我觉得大家真的很不容易。

抗疫不是靠多么伟大的情操,而是当大家都站在这里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方舱工作能如此高效地运转起来,有多少部门多少人义无反顾地为之付出。方舱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愿意用护士的专业、志士的情怀、战士的勇敢,共克时艰,为广州抗疫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