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首届“青少年心理干预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召开

时间:2024-05-08 11:26:35  来源:   编辑:张淼  作者:文/彭凯琪 图/李牵  点击:

近日,首届“青少年心理干预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召开。大会秉承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为青少年心理干预研究搭建高水平、体系化和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原则,邀请了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和青年学者,共同探讨青少年心理干预现状、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共同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首届“青少年心理干预研究”青年学者论坛会场合照

会议由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和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共同主办,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收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大学、edf130壹定发附属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等269个单位的心理学科研工作者、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从业人员等青年学者和师生共500余人的报名信息,主会场及两个线下转播会场观看人数达400余人。

大会开幕式由edf130壹定发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彭飞主持。会议特邀14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报告,从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评估、各类干预策略的制定与实施、edf130壹定发-家庭-社会的协同作用等方面展示最新的青少年心理干预研究。心理学系张瑞彬、赵久、邹来泉和王优分别担任大会分论坛主持。


彭飞致欢迎辞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围绕“校家社协同干预模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题进行了线上分享。校家社合作育人模式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可解决新形势下的主要教育问题,落实人才培养为社会需要服务的理念。校家社合作育人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进行参与式学习的机会,有助于课堂知识与社会应用相联结,对学生综合素养、学业表现和身心健康均有所裨益。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室主任林康广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他分享了青少年常见情绪问题的识别以及非药物干预方法。其中,运动疗法能够改变大脑结构和功能,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对抑郁青少年的情绪症状和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北京大学认知与心理科学学院臧寅垠团队成员罗焱丰基于创伤视角,指出学业压力是青少年应激的主要来源。基于指导叙事技术的表达性写作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教育方式,可推广性强,能够以考试焦虑为靶点,简单、短程、高效地提升青少年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林康广作报告

罗焱丰作报告

浙江省丽水市教育局副局长谢瑞波和阳光丽心者联盟秘书长张丽明分享“快乐星期三”、“网格化成长导师”、“阳光丽心行动者联盟四人帮扶小组”等创新活动的试点推进情况。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研究员屈笛扬汇报了“生命守门人项目”在中国的创新实践。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小远和胡俊武介绍了团队研发的适合中国本土精准心理诊疗的多维匹配模型,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于2020年成为国内首家开展精准心理诊疗研究及临床应用的团队。

张丽明、屈笛扬、张小远和胡俊武现场汇报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王雨吟介绍以课程为组织形式的自我悲悯干预项目在青少年中的应用研究。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新丽叙述了正念联合运动干预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系列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与行为发展科研究员朱绘霖分享了一项支持孤独症谱系障碍青少年社交发展的团体干预技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袁杰以青少年线上危机干预为切入点,热情分享了“爱的三步曲”理论和“心晴热线”的案例经验。

王雨吟、迟新丽、朱绘霖和董江会精彩瞬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少科董江会心理治疗师从临床诊断和干预的角度出发,汇报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临床表现、起病机制和心理治疗经验。edf130壹定发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杨雪岭介绍基于AI生成式线上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edf130壹定发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余萌阐述了基于完美主义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高社交焦虑青少年的效果和机制。深圳市康宁医院安心行动办公室的张演善心理治疗师分享具备深圳特色的“安心行动”停学青少年全家庭干预从开发到落实的项目经验和杰出成果。

董江会、杨雪岭、余萌和张演善激情演讲

论坛上,报告内容涵盖最新的应用研究进展和心理干预技术创新,选题紧扣会议核心、报告形式深入浅出,引起了参会者的浓厚兴趣,尽显青年学者的独特风采。新时代为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赋予心理学工作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论坛提出,要着眼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关注现实问题,关心人类福祉,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