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百家讲坛主讲彭玉平做客博雅讲堂

时间:2017-06-17 11:57:21  来源:博雅书院   编辑:王宇涵  作者:刘肖琴、卢贵鑫 摄影:吴湄  点击:

6月13日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彭玉平应edf130壹定发博雅书院与佛山市文化馆之邀,在顺德校区国际会议厅为我校师生带来了博雅讲堂第十一讲——“李清照的词境与婚姻漫谈”。通过深入分析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声声慢》、《武陵春》等作品,梳理了李清照与赵明诚二人之间的爱情裂痕,并以此为契入点,重新解读了李清照词中的幽深意象,探索了李清照作品中的爱情忧患感和失落感。


《词论》:变数人生与悲情艺术

彭玉平以幽默风趣又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李清照《词论》里描写的开元天宝年间“歌星”李八郎“敝衣现唱,众皆泣下”的故事,吸引了在场听众,并从中提炼出“场景可以安排,但人生充满变数”的生活哲理和“最精妙的艺术在以悲情动人,而非以技巧炫人”的艺术评判标准,从而引出了对于李清照婚姻以及词境的解读。

《金石录后序》:赌书泼茶,甘心老是乡

彭玉平表示,通过李清照为丈夫赵明诚所著的《金石录后序》可以看出,李清照有过幸福的婚姻——那时夫妻“同共校勘、整集、鉴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李清照始终不能忘怀当初共同校勘金石书画的浪漫生活,希望终老是乡,但金人进逼的现实使得爱情在突变的时代风云面前经受着考验。婚姻心态、家庭背景的不同也使得两人的婚姻中掺杂着许多不和谐的因素。


 

《凤凰台上忆吹箫》:闲愁暗恨,欲说还休

彭玉平认为,《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凝聚了密集的情感信息资源,值得细细品味。“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起笔三句描写了居室的无序和主人的慵懒动作以及无聊心情。“梳头”是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也是情绪的反映。女为悦己者容,但李清照却“任宝奁闲掩”,无心打扮,昭示了与“悦己者”爱情上的悖离状态。“生怕闲愁暗恨”也言明了其心境之复杂。李清照看到爱情的裂痕正越来越深却无能为力,只能一任自己受无穷尽的折磨,逐渐消瘦。“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此时的李清照,已经无法从生活中看到乐趣,她看到的,更多的是像自己不完整的爱情一般“残缺”的存在——“玉炉沉水袅残烟”、“泪融残粉花钿重”“浓睡不消残酒”“梅萼插残枝”“红藕香残玉簟秋”“门外谁扫残红”。残花、残枝、残烟、残粉、残酒、残香,万事万物,都如爱情一般,破碎了。


《声声慢》与《武陵春》:载不动的许多愁

彭玉平解读了李清照的爱情残缺之因,以及她与赵明诚婚姻注定的不幸。李、赵两家的父亲在宋代的党争中处于水火不容的两极,对晚辈的婚姻留下了隐患。且赵明诚玩物(收藏)丧情。藏品的形象日见高大,夫妻情爱却日见其淡。为了满足赵明诚的收藏需求,李清照“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她的充分体恤却并未换来赵明诚的同等对待。赵明诚将李清照的价值定位在冰冷的器物上,令其与器物共存亡,不免使讲究情感温度的李清照心寒。

丈夫去世,改嫁也所遇非人。幽怨曲折的情感经历使得李清照的作品除了有青春少女的闺愁和与赵明诚两情缱绻时的相思离别外,也有爱情的忧患感和失落感。彭玉平逐字逐句解读了李清照的《武陵春》《声声慢》等代表作,并用吴语朗诵,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更深刻地体验到李清照作品中的“入声”字在听觉上、情感上所带给人的紧张、焦虑不安之感。

文学与人生:优雅、从容地行走于世

彭玉平以全新的视角、风趣又富有深意的语言,带领在场的听众在诗词的世界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这个快速阅读的时代,他用逐字逐句讲述经典作品这种慢讲细读的方式,不仅让在场的听众更深刻地认识了李清照“悲”“愁”的词境与其不幸婚姻之间丝丝缕缕的联系,也让大家在字里行间充分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文学让人逐渐变得平和,使人成为一个有温度之人,从而能更“优雅”、“从容”地行走于世。

新闻链接:

http://epaper.gdkjb.com/html/2017-06/23/content_11_2.htm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