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博雅书院“礼仪训练营——大学生形象塑造”开讲

时间:2017-05-22 19:48:27  来源:博雅书院   编辑:王宇涵  作者:刘肖琴、郑梦晓 摄影:张润青  点击:

礼仪是交往的名片。良好的个人形象、完美的交际艺术、儒雅的仪表风度,是赢得尊重,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规范形象,提升素养,5月19日晚,博雅书院邀请了第十六届亚运会、亚残会颁奖礼仪示范团队主讲教师、高级礼仪培训师、高级形象设计师刘科在顺德校区国际会议厅为300多名学子讲授“大学生形象塑造”相关知识。


刘科老师用一组照片引发大家对于“形象”的思考,并提出影响形象的三大要素主要有“感官识别”、“理念识别”、“行为识别”。


“感官识别”(外表形象)主要指一个人的仪容仪表,包括化妆、发型、衣着等显现于外的形象。化妆方面,女士化妆的流程相对复杂,男士化妆的流程则相对简单——只要做到“净面、剃须、修眉、修饰鼻梁、不刻意描画五官及运用色彩”即可。发型方面,男性要求前不遮额、侧不盖耳、后不抵领、清洁无异味;女性则要求发型端庄、大方、整齐,正式场合需将头发盘起。衣着方面,需遵循TPO原则(时间、地点、场合)、三色原则(颜色不超过三种)、三要素(皮包、皮鞋、皮带同色)、三应(应事、应已、应制)、三点一线(衣领开口、皮带、裤子拉链位于同一线)等原则。此外,刘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配饰的相关知识,如在正式场合佩戴手表,要求款式简洁、大方,手上所带戒指不宜超过1枚且必须为婚戒。


介绍完“感官识别”要素,刘老师紧接着又向大家介绍了“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要素。“理念识别”(内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观点、学识、人格等,是个体形象的核心,并且在职业形象塑造中体现着职业精神。“行为识别”(表现形式)要素指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形象,是一个人内在、外在特征公共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行为识别”要素里,沟通尤其值得注意。刘老师用“商店打烊”和“通知的演变”两个小游戏以及“沟通漏斗图”向大家展示了信息在沟通(传递、接收)过程中存在的缺失的情况,并分享了一些有效沟通的小技巧。

刘老师还指出,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方面。非语言沟通主要指仪态,包括站姿、坐姿、行姿、蹲姿、表情和手势等。她亲身示范并让所有人当场实践,让大家明白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形象必须由里到外,让别人目睹你的优雅举止,感受到你的人格魅力。她还给大家分享了一些行为形象上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能对关系不熟或一般的人长时间凝视,否则将被视为一种无礼行为。与陌生人的谈话,眼神礼仪是:眼睛看对方眼睛到嘴巴的‘三角区’。在运用手势时,要注意规范、明确、礼貌。一般来说,掌心向上,手指并拢给人以尊重、文明、规范的感受。”


此外,刘老师还给大家着重介绍了“会见礼仪”、“通联礼仪”、“公共礼仪”和“座次礼仪”。“会见礼仪”包括称呼、介绍、握手和递名片等。比如交换名片时应该用双手递给对方,名片的正方应对着对方、名字向着他。收名片一方,应该双手接过。在拿到对方名片时,应先仔细地看一遍,同时确认一下对方的头衔。切忌接过对方的名片一眼不看就随手放在一边,也不要在手中随意玩弄。“通联礼仪”则要注意电话礼仪和微信礼仪。“公共礼仪”方面,要特别注意行路和乘坐电梯时,最大程度展现礼貌,让同行者感到舒适。伴随客人或长辈来到电梯门前时,先按电梯呼梯按钮。“座次礼仪”方面,饭桌上的席位座次要遵循“右高左低”、“中座为尊”、“面门为上”、“观景为佳”、“临墙为好”5个原则,乘车时的座次也有所讲究。


讲座最后,刘老师告诉大家,礼仪知识容易理解但是难以掌握。礼仪之路始于内心主动的愿望,希望大家能够内外兼修,收获美好人生。

两个半小时的讲座让大家获益良多,既让大家了解到礼仪的重要性,又帮助大家掌握了礼仪的基本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在形象及内在修养,为他们当前的人际交往、未来的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闻链接:

http://epaper.gdkjb.com/html/2017-06/23/content_11_4.htm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