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

博雅书院开讲“最有味卷中岁月”

时间:2017-05-07 23:06:46  来源:博雅书院   编辑:王宇涵  作者:文/刘肖琴、郑梦晓 图/张润青  点击:

阅读给人生以间接经验的补充。这种经验,可丰富心灵、激发想象力、拓宽视野,可使人更容易理解人,更富于同情心,更具有判断力。为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5月4日晚,博雅书院在顺德校区国际会议厅举办了“最有味卷中岁月”主题讲座。主讲人为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李明华老师,博雅书院师生共200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读书“五味”

李先生从“读书的滋味”、“我的读书生活”、“读书与人生”三个方面展开讲述。他用苏州留园一副楹联的上联“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引入,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和读书的“味”。“‘书’指《尚书》或《四书五经》,指引人们走正道、严谨求实;‘易’即《周易》,指引人们知世事,懂变通;‘骚’即《离骚》,指引人们领略幽深文字下的高尚情怀;‘庄’即《庄子》,指引人们超然物外,处世豁达;‘汉文’即汉代文论、史书,指引人们从汉代文人气魄中学习其坚毅。”读书“最有味”,有的是“充满人文情怀、人性关爱的人文滋味;极富审美情趣、高雅趣味的情趣滋味;‘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与先人神交的德行滋味;拥有自我个性,待人接触自有一套的性致之味。若是再加上佛学一门,‘读释取悟’,则还有一味——空灵之味。”李先生还用培根的论述对“书之味”进行了补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有书,就有了希望

李先生小时家境贫寒,常到汉口江汉路新华书店的营业厅里,倚着书柜一页一页地看书。看完一本,小心翼翼插回原处,又抽出另一本看起来。因身无分文,在书店只看不买,但书店的营业员微笑地看着他,也不干涉,任他去读。读书的习惯就在这时慢慢培养起来。小学阶段即看完了《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三家巷》等几十本书。后来又借了同学哥哥的藏书,读完了《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说岳全传》、《武松》等。中学以后,阅读就成了李先生的一种不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到了大学阶段,还读了康德、黑格尔、王阳明等人的书籍,培养了思辨和逻辑能力。

作为书的狂热爱好者,李先生还喜好淘书。他告诉我们,武大图书馆处理图书时,他曾用每本两毛到三毛钱的价格购置了大批图书,也曾经在北京市场购买大量俄文书。一路下来,藏书增加了不少。“60年代末高中毕业到农村插队时,我的主要行李是两箱书。30年后在广州的一次迁居,书籍装了32箱。书柜里放不了,就放在书房的地上;书房太拥挤,就向客厅延伸;再以后,就向办公室延伸了。”李先生说,“回忆往日的读书生涯,深深感到,即使在困顿的时代、在痛苦的时期、在艰难的时刻,有书,就有了意志、有了慰藉、有了希望。”

 

阅读改变人生

阅读与人生的关系,在李先生看来有两重意义。

其一,阅读改变了人的境遇和命运。朱子有言:“读书起家之本”。一个贫家子弟,因读书而改变命运,实现了个人奋斗目标,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代际提升,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他自己则是其中一例——出身贫寒,幼时丧父,母亲一人拉扯四个孩子,生活艰难。但他坚持读书求学,一直学到博士,到哈佛做访问学者,实现了个人目标,也回报了家庭。

其二,阅读使人“内秀”。“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在阅读的世界里,“与先贤神交,向宿儒求教,拜大师之博学,仰硕德之胸境,会感到一种充实和提升。因此,读书是一种向上的靠近,近智者慧,近文者雅,近仁者义,近圣者贤,近翰墨者豪放,近丹青者多彩,久而久之,读书人就被熏陶成智者、文者、仁者、圣者。至于当代的阅读,还有科学之妙、网络之新、音像之美,更可令人沉醉其中。我们在阅读中含英咀华、沐雨啜露,我们的心灵被滋润,情感被丰富,语言被净化,胸怀被开阔,积淀为一种内在的修养。这种内在修养,可以对象化或外在化为举止言行、气质风貌。”

李先生还提醒大家:“坚守阅读,不仅是读书,还应该读山、读海、读星空、读大地、读社会、读人群,以此丰富我们的人生。”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