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小燕,edf130壹定发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共产党员,第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1962年2月出生,1978年入伍,因病于2013年12月26日在广州去世,年仅51岁。她历任医师、讲师、研究员、研究所所长、科室主任,是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35年来,车小燕始终奋战在医疗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第一线,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献给了人民的健康事业。她曾是一名合格的军人,16岁入伍,一生不改雷厉风行、坦荡正气的军人气质;她是一名出色的医学教授,治学严谨,甘为人梯,培养了数十个医学博士和硕士;她更是一名优秀的女科学家,海外留学归来,长期从事医学检测检验的科研工作,锲而不舍,成就斐然;她还是一名热爱生活、志趣高雅的知识女性,集孝女、贤妻、慈母于一身,始终焕发出独特风采。
在中国医学检测检验领域,车小燕声名远播,被誉为SARS(非典型肺炎)检测“第一人”,同时,她又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和登革热病毒抗原试剂盒的成功研制者。使用这些试剂盒检测简便快捷,能迅速锁定传染病魔,明确诊断,为我国有效遏制非典、甲流、登革热等疫情做出了卓越贡献。她以医学研究为己任,科研成果累累;她以培养新人为乐事,授业毫无保留;她对科室严格管理,正人必先正己……她获得很多荣誉,却不骄不躁,慎思笃行。
全心敬业 献身医学
车小燕对医学科研非常热爱,无论是做实验,还是查资料,她都特别认真、细致。和她一起出差的同事发现,哪怕是在旅途中,在飞机上,在宾馆里,她都会打开电脑,看项目文献,或者和同事探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有人问她:“车主任,你不累吗?”她莞尔一笑:“我喜欢,不觉得累。”
因为热爱,所以极具责任感。车小燕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承诺,落实到了每一天满负荷的工作之中。
车小燕对工作认真严格得近乎苛刻,忙起来常常过了下班时间还浑然不觉,有时为了验证一个数据通宵趴在电脑前反复推敲。大家担心她的身体 ,劝她多点休息,她总是说:“我们可以等,病可不等人,我们得赶快!”在研究过程中,为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严谨,她要求课题组每个人必须做到全神贯注,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每一个数据都要多次实验、反复比较才确定,关键环节她坚持亲自上阵,严格把关。 工作中她从来都以身作则,最危险、最麻烦、最累的活带头干。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比说什么都强”。
1993年,车小燕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Case WesternReserve大学医学院学习,面对国外高端先进的医学检测技术和设备,她感觉到了巨大的落差和压力,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出中国医学专家自己的成果。3年留美,她天天守在实验室,主攻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结果短短两年时间就取得了领域新成果,她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令实验室的美国同行刮目相看。
回国后,车小燕在相对简陋的检测条件下开展科研,不仅初衷不改,更倾注大量心血,促进学科建设。特别是2008年接手由临床检验和临床基础实验中心合并的检验医学部后,她首先建章立制,严格规范管理,做到奖罚分明,同时率先垂范,先正己后正人。五年多来,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科室,建起了一支团结奋进的技术骨干队伍,因科研成绩突出在全国同行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2003年春夏,非典型肺炎(SARS)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爆发,我国内地短期间累计报告病例达2422人,而广东是重灾区,疫情万分危急。医疗界对SARS的发病机制、传染途径、治疗方案等许多情况尚未摸清,找到快速诊断、有效治疗的方法迫在眉睫。有着丰富科研攻关经验的车小燕主动向广东省科技厅请缨,带领课题组兵分三路,同时展开非典快速诊断的科研攻关。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出入隔离病区,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她和团队成员在广州和北京两地之间奔波测试,不分昼夜。盛夏的广州天气异常炎热,而实验室更是闷热难耐。车小燕他们穿着特制的三层防护服,戴着面具和口罩,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十几二十个小时,象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饿了泡一碗方便面,困了靠一杯咖啡抵挡睡意,实在顶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工作中为避免其他同志被感染,车小燕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主动承担检测非典患者血清的任务。奋战8个月,终于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非典型性肺炎检测试剂盒,仅用15分钟,即可在患者血液中检出非典病毒,准确率高达99%,可以有效避免非典患者的误诊、迟诊、漏诊,对实现非典患者的早期诊断、快速救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全球防治非典做出了突出贡献。
致力科研 硕果累累
小小的实验室,对于车小燕来说是一片攻克医学难关、突破病魔禁锢的科研天地。2004年6月2日,车小燕研发的非典型性肺炎诊断试剂盒率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批,获得SFDA颁发两个新药证书和生产批准文号。这是广东省防治非典型性肺炎(SARS)科技攻关取得的世界级重大成果,更是国际上首个研制成功的非典型性肺炎病毒血清抗原的检测试剂产品,被国家卫生部列为非典型性肺炎(SARS)实验室诊断的新指标,编入04年新修订的《SARS诊疗方案》,并作为我国SARS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入选200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国内外微生物及传染病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和最负盛名的《Nature》杂志对此研究成果纷纷转载并作重点介绍。
2009年4月,全球多个国家爆发甲型(H1N1)流感,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车小燕再次领衔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流感、禽流感病毒抗原快速及分型诊断检测技术研究”,带领科研组夜以继日展开实验室攻关,于当年7月成功研发出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在科技部组织的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测评中荣登榜首,获得国家首批进入绿色通道进行注册审批的资格。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该试剂盒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且检测快速、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直接实现甲型与乙型流感的快速分型,临床考核中分型准确率超过99%。2009年12月31日,该试剂盒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批,正式投产上市,迅速应用于基层卫生单位,有效遏制了疫情。
登革热是南方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传播快,发病率高。过去我国登革热的诊断试剂主要依赖进口,急需发展国产化简便、可靠、廉价及标准化的登革热诊断试剂。车小燕抓住契机,自2004年开始,再次带领研究团队寻找突破口。她率先发现登革热早期诊断和区分各血清型特异性诊断的抗原分子靶标,2006年研制成功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易快速、试剂易保存、成本低廉及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适合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部门推广使用,对我国有效防治登革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车小燕在医学科研方面具有敏锐目光和超前意识,她非常关注世界上的医学动态和信息,对于其他国家出现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和疫情,哪怕我国从未出现,她也会思考我们该做些什么。她始终有一种紧迫感,总希望通过努力,能够使我国在检测医学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更好地用这些技术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她率领团队先后承担了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省部产学研重点项目、省211工程项目等20多项国家、省级重大科研课题,获得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她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赢得了业界的认可、同行的尊重,荣誉接踵而来。她是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优秀人才、广东高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荣立军队三等功两次,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家诊断试剂新药证书两项,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广东省医德标兵、广东省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广东省十大“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等。
淡泊名利 甘为人梯
在荣誉面前,车小燕从容淡定,从不张扬。遇到媒体前来采访,她总是婉言谢绝,实在推脱不了,她会一脸的真诚笑容予以配合,只要求少占时间,尽快完成。在她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份内事,她说:“这就是我的工作,干成了、干好了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好说!只有对世界性医学难题取得突破时,才对得起这些称号。”她还常常告诫她的学生:“我们搞科研不是只为了写论文、出成果,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医学科研的最终目的。”车小燕把名利看得很淡,有时候参评先进,她总是往后躲,还要领导做工作说服她。她当科室主任,有分配奖金的决定权,科室分为临床试验和检验科研两部分,检验人员的奖金高一点,于是她就按实验室比较低的标准拿。她说:“这样我才能坐得正”。
当年非典检测试剂盒研制成功后,曾经有企业派人找到车小燕,许之天文数字的高价,想购买这个产品的专利,车小燕想都不想就坚决拒绝了,她觉得这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不能用以谋私利。
和车小燕合作过的同行,常常被她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所感染;而给科室提供设备与耗材的供应商,车小燕每年都会找他们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严把质量和价格关,绝无情面可讲。
在致力科研的同时,车小燕对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更是尽心竭力,希望培养处更多能挑大梁、攻难关的医学科研骨干。她有个习惯,学生们发给她的邮件,不管是论文还是其他文章,她必定在24小时内回复。除了出差和开会,车小燕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她习惯在每天午饭后,利用休息时间去看看学生谁还在做实验,了解实验的细节和进度。每位研究生的实验规划,她都亲自指点;实验做到关键步骤或遭遇难点,她和学生一起熬夜讨论、分析。她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他们的生活却十分关心,是学生们心中慈母般的严师。
生活中,学生们时时感受到导师真切的关爱。学生小余的妻子临产,车小燕催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去好好照顾、陪伴;去美国出差,她不辞辛苦背回很多好吃的异国特产,让大家分享;国家发给她的评审劳务费,她全补贴给了学生们晚上做实验加餐……
学生们都知道导师治学严谨,“车主任的学生不好做,但大家都为是她的学生而自豪”,研究生李洁说:“我们很敬畏老师,敬的是她正直无私、不惧艰难、勇攀高峰、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怕的是我们平时工作做得不好挨老师批评。”车老师对学生做课题、做实验要求特别严格,碰上实验结果有误差或疑虑,宁可推倒重来,绝对不允许敷衍了事。
2013年教师节,学生们自发制作了一个视频,表达心中对车老师的感激。对着镜头,他们充满深情地喊出:车老师,我们爱你!衷心祝福老师教师节快乐;在她离去后,她的学生易海粟在悼念文章里写道:做了车小燕的学生,从此以后,你就要忘记懒惰;从此以后,你要努力学习;从此以后,你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
一生追梦 无悔选择
熟悉车小燕的人,都强烈感觉到她追求医学梦想的执着,以及充满光明、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她常常感叹,中国14亿人口,医学水平必须与世界同步甚至领先世界,在世界医学科技舞台上,一定要有中国人的声音和位置。
尽管工作中困难不断,尽管科研无止境,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车小燕始终为她的医学梦奋斗着,她迷恋一个个科研课题,和他们的实验室。虽然不是一名临床医生,但她的科研成果挽救的是更多的患者,赢得了同行和患者的广泛尊重与赞誉。
车小燕还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的女性,她的办公室布置得很有书卷气和温馨感;实验室走廊上悬挂的励志语录,由她亲自选定;出差香港,她忙到临走的那一刻,还匆匆跑到附近的商场,为丈夫买一件衣服;她在自己的电脑界面上显示一个北京时间,一个美国时间,儿子去大洋彼岸留学,她忙里偷闲地牵挂;她很有生活情调,常常和大家交换一些生活体会;平时脱下白大褂,车小燕的穿着打扮端庄得体,自然流露出女性之美……
因为家离医院比较远,车小燕每天早出晚归很费时间,经常加班也不方便。不久前,她和家人商量,在单位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准备搬过来住,可是疾病来势凶猛,她甚至来不及去新房里住上一天……
得病之前,车小燕有许多科研计划有待实施,有许多科研课题正在进行中。躺在病床上,她心里始终想着她的科室,她的工作。她得知医院一些同事认为她是累病的,是工作太拼命了,心中很不安,担心大家为此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特意托前来看望她的院领导转达:“我得病和工作没有什么关系,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个职业,就得尽到责任”。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她依然想着那些尚未完成的实验,那些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她请护士把正在输注的镇痛泵尽可能开大,忍着病痛的折磨,和院领导谈检验医学部的发展,发自内心地说:“疾病无情,但一个人活着,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闻听此言,亲人和同事泪如雨下。
车小燕走了,消息传开,国内医学检测检疫界惊呼痛失英才,珠江医院上上下下叹息损失重大。学生们难以相信,慈母般的严师竟然一去不返;同事们声声呼唤:主任,实验室时刻盼你归来!当年的大学同学如今都是分布在国内外医疗机构的骨干,聚集在QQ群上哀思如潮,有人说:我愿用生命换小燕,众人跟帖:我愿意,我愿意,我也愿意……
回忆车小燕,她的大学同学说:她是我们78届的骄傲;同事说:她就是个踏实干事的人;学生说:她对我们的严厉和关爱,体现了她那份最真切的爱”;和她合作过的同行说:她是个特别耿直善良、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和她打过交道的医疗设备供应商,由衷折服于她正直奉公的人格魅力……
车小燕走了,但她为医务工作者树起了一座人格丰碑,留下了无价的财富,那就是:热爱医学,全心投入,以高度责任感践行为患者服务承诺的敬业精神;崇尚科学,致力科研,以强烈紧迫感不断创新、屡获医学科研成果的求索精神;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以崇高使命感培养医学新人的奉献精神;锲而不舍,执着追梦,用充满光明的正能量为民族复兴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